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_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办事指南
我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办事指南
2022年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现状及展望-地热勘查专家-地大热能
发布时间:2023-01-09 21:07
  |  
阅读量:
  |  
作者:
小编

  B体育平台地大热能地热+网讯:根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0),2019年全国共有地质勘查单位2397家,其中,中央管理地勘单位225家,含事业单位138家、企业87家;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1062家,含事业单位698家、企业364家;其他地勘单位1110家,含事业单位110家、企业1000家。企业性质地勘单位合计1451家,占比60%,未来这一比例会更高。市场主体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多次大型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实现了大面积航空测量同地面地质、遥感地质等勘查,检测到面积极大得到金属矿产,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金属矿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总的来看,我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首先,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主要以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砂岩型以及泥岩型四种类型的矿产资源为主。可正常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我国南方的江西、广西、湖南等重要省份。

  其次,勘探深度较小。当前,国内大多数被勘探到的矿产深度,基本在地表以下500m以内,只有极少部分的矿产勘探深度在1000m左右,且已经勘查出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一般矿山资源开采深度不超过400m,但部分矿床在500m左右,而我国矿山开采,基本在300m深度附近。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矿业行业持续整体性低迷等因素影响,以及在全球及国内地质勘查投入下滑、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等各种不利因素叠加的背景下,未来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将面临更多困境。经济下行背景下,为降低运行成本,地勘单位在经营过程中首先要严格控制人员规模,2020年全国地质勘查人员数量将进一步减少,且地勘企业人员数量降幅将高于地勘事业单位,地勘单位对人员学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用人标准将进一步提高。

  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各类投资趋于紧张,尤其是高风险的矿业开发、资源勘查等行业,短期内矿产勘查投入将继续减少。但是,矿产资源储量的下降预示着未来矿产资源供给减少,长期来看将刺激矿产勘查投入的增长。当前地质勘查市场低迷,为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财政资金投入将相对稳定,且将主要投向于民生地质、地灾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与此同时,地勘单位凭借较强的野外作战能力以及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生态环境修复、海岸带修复、地表基质层调查等领域将大有作为。综合来看,全国地质勘查投入在近几年有望保持总体稳定或者有微弱降幅。

  2010年以来,工程勘察与施工收入占地质勘查行业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已由2010年的15.1%升至2019年的41.3%,成为当前地勘单位的重要收入来源。在新的经济下行周期中,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有望成为未来1-2年内的经济着力点,地勘单位将更加注重工程勘察与施工领域,以弥补地质勘查收入的不足。未来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将对资质、资产、资本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工程领域的资质类型及级别、储备优良资产、扩大有效融资,将是地勘单位进入市场、适应市场、引领市场的先决条件。

  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地勘单位在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形势变化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质勘查行业服务范围正由单一的矿产资源勘查逐步向资源、环境、空间、规划等多领域拓展。地勘单位是自然资源管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省、市、县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需要地质勘查队伍的技术支撑。地勘单位在野外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将密切配合地方政府的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工作,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做好基础支撑。

  地质勘查资质取消后,自然资源部积极探索研究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立地质勘查行业黑名单制度,对推动地质勘查行业更加诚信自律,地质勘查市场更加有序规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与服务方面,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积极协调文化旅游、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为地勘单位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农村土壤质量调查,参与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助,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合作交流等搭建了项目合作、信息交流、政策咨询等平台。同时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还积极着手建立政府与地勘单位、金融机构、矿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协作机制,促进资源、项目、技术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积极营造了有利于地勘单位发展的投资运营环境。

  根据世界矿产资源形势以及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的变化,加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过剩产能的要求,我国的地质工作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从矿产勘查市场来看,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基数大,对能源和资源的刚性需求,仍将是当前及今后的“常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常规矿产探明储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全球矿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矿产品价格颓势凸显,我国能够从世界市场获得必要的大宗矿产的情况下,国家和社会资本对于常规矿产勘查的投入必然减少。与此同时,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就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变化与要求包括: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加大对更多门类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调查、信息集成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力度;新型城镇化特别是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开发利用,需要加大城市地质和三维空间信息系统建设力度;脱贫攻坚,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地下水、地质灾害、土地质量、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勘查力度;能源资源安全保障,需要加大清洁能源和战略性新兴矿产勘查力度。

  近段时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发《全国地质调查“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地质调查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规划》指出,要坚持“国家需求导向、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定位、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协调推进、国际开放合作”的原则,大力推进地质调查服务方向、指导理论和发展动力三大战略性转变,加快提升地质调查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生态、灾害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不断增强对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大战略的服务能力,推进地质科技创新、信息化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地质事业转型发展和矿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地质工作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