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_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办事指南
我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办事指南
Bsports中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现状与展望地质勘查人员数量减少是必然结果「图」
发布时间:2023-09-23 15:35
  |  
阅读量:
  |  
作者:
小编

  B体育官方网站根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0),2019年全国共有地质勘查单位2397家,其中,中央管理地勘单位225家,含事业单位138家、企业87家;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1062家,含事业单位698家、企业364家;其他地勘单位1110家,含事业单位110家、企业1000家。企业性质地勘单位合计1451家,占比60%,未来这一比例会更高。市场主体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地质勘查行业企事业单位共存的格局是1999年以来我国地质勘查体制改革不断演化的结果。2019年,全国地勘单位主要有:各省(区、市)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等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国资委所属地勘单位和其他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单位等。

  据统计,2000年末全国地勘单位在职职工人数为25.87万人,《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发布后,人数一度大幅度增多,最高时达到63万人;2012年以后随着地勘单位改革与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变化,人员总数开始持续下降,到2018年下降至39.32万人;2019年职工人数有所回升,增加到41.43万人,主要体现在从事工程勘查与其他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上,这也反映了地勘单位业务结构的转型变化。

  就从业人员构成看,地质勘查从业人员占比最高,虽然人员总数呈现从上升到持续下降趋势,但其中技术人员占比达83.56%,保持了整体较高的水平。其次是其他从业人员,从占比约40%下降至约30%,到2019年又出现强势增长。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矿业开发人员占比最少,在2010年、2011年占比较高外,自2013年起持续下降,至2019年占比仅为3.89%。人员构成的变化反映出产业类型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

  可见,受市场化、企业化改革的影响,地勘行业一直在地勘主业和市场经营方面进行调整,地勘行业有超过一半的在职人员从事其他类型的市场活动。同时反映出随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人员结构也出现相应变化

  2010年以来,全国地勘单位的地质勘查收入呈现先扬后抑态势(在2019年出现再次增长),地质勘查费用总体偏高。全国地勘单位的地质勘查收入(不包括财政拨款)长期以来低于地质勘查费用,但差距有所缩小,由最高时期(2012年)的相差282亿元减少到2019年的相差9亿元。

  2019年全国地勘单位的地质勘查收入为471.58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65.57亿元,占比35.11%;非财政资金306.01亿元,占比64.89%。除地质勘查收入外,2019年全国地勘单位的收入还包括:财政拨款347.11亿元,工程勘察与施工收入1160.85亿元,矿业权转让及矿产开发收入97.93亿元,其他收入737.34亿元。

  从区域对比来看,2019年,东部地区的地勘单位地质勘查收入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则相对较小。地勘事业单位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地质勘查收入分别为100.7亿元、79.2亿元和81.8亿元。地勘企业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地质勘查收入分别为100.4亿元、50.9亿元和58.5亿元。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地质勘查市场深度评估及行业投资前景咨询报告》

  2019年全国地勘单位的地质勘查费用为476.37亿元,其他费用主要有:工程勘察与施工费用1070.02亿元,单位管理费用361.93亿元等。2019年地质勘查收入与费用出现同比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增加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收入与费用。

  从区域对比来看,2019年,地勘事业单位中:地质勘查费用分别为122.4亿元、91.1亿元和81.5亿元。地勘企业中:地质勘查费用分别为88.8亿元、43.7亿元和53.8亿元。

  2010年以来,全国地勘单位人均工资总额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2019年人均工资总额为9.64万元,同比增长11.06%。从单位属性看:2019年,全国地勘事业单位在职人员20.81万,人均工资总额为11.08万元;全国地勘企业在职人员20.62万,人均工资总额为8.24万元。地勘事业单位人均工资总额较地勘企业高出34个百分点。

  地勘事业单位人均工资总额不同区域之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在职人员5.73万,人均工资总额为14.99万元;中部地区在职人员9.36万,人均工资总额为9.48万元;西部地区在职人员5.72万,人均工资总额为9.87万元。

  地勘企业人均工资总额不同区域之间略有差异:东部地区在职人员8.87万,人均工资总额为8.43万元;中部地区在职人员6.20万,人均工资总额为8.01万元;西部地区在职人员5.55万,人均工资总额为8.14万元。

  2019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993.40亿元,较上年增长22.6%。继2017年、2018年回升后继续回升。其中,油气地质勘查投资821.29亿元,增长29.0%;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172.11亿元,下降0.9%。

  2020年各类矿业公司的勘查预算都有所下降。其中,大型矿业公司勘查预算减少幅度最大,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2%。但大型公司勘查预算总额占全球勘查预算总额的53%,是2020年最主要的勘探者。而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勘查驱动因素的初级矿业公司,2020年勘查预算同比减少8.5%。勘查预算总额仅为大型矿业公司的一半。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矿业行业持续整体性低迷等因素影响,以及在全球及国内地质勘查投入下滑、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等各种不利因素叠加的背景下,未来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将面临更多困境。经济下行背景下,为降低运行成本,地勘单位在经营过程中首先要严格控制人员规模,2020年全国地质勘查人员数量将进一步减少,且地勘企业人员数量降幅将高于地勘事业单位,地勘单位对人员学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用人标准将进一步提高。

  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各类投资趋于紧张,尤其是高风险的矿业开发Bsports、资源勘查等行业,短期内矿产勘查投入将继续减少。但是,矿产资源储量的下降预示着未来矿产资源供给减少,长期来看将刺激矿产勘查投入的增长。当前地质勘查市场低迷,为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财政资金投入将相对稳定,且将主要投向于民生地质、地灾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与此同时,地勘单位凭借较强的野外作战能力以及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生态环境修复、海岸带修复、地表基质层调查等领域将大有作为。综合来看,全国地质勘查投入在近几年有望保持总体稳定或者有微弱降幅。

  2010年以来,工程勘察与施工收入占地质勘查行业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已由2010年的15.1%升至2019年的41.3%,成为当前地勘单位的重要收入来源。在新的经济下行周期中,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有望成为未来1-2年内的经济着力点,地勘单位将更加注重工程勘察与施工领域,以弥补地质勘查收入的不足。未来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将对资质、资产、资本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工程领域的资质类型及级别、储备优良资产、扩大有效融资,将是地勘单位进入市场、适应市场、引领市场的先决条件。

  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地勘单位在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形势变化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质勘查行业服务范围正由单一的矿产资源勘查逐步向资源、环境、空间、规划等多领域拓展。地勘单位是自然资源管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省、市、县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需要地质勘查队伍的技术支撑。地勘单位在野外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将密切配合地方政府的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工作,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做好基础支撑。

  地质勘查资质取消后,自然资源部积极探索研究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立地质勘查行业黑名单制度,对推动地质勘查行业更加诚信自律,地质勘查市场更加有序规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与服务方面,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积极协调文化旅游、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为地勘单位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农村土壤质量调查,参与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助,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合作交流等搭建了项目合作、信息交流、政策咨询等平台。同时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还积极着手建立政府与地勘单位、金融机构、矿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协作机制,促进资源、项目、技术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积极营造了有利于地勘单位发展的投资运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