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APP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了经济地质小组会,安排了当年地质调查任务。全国地质学家几乎都动员起来了,他们分赴各地开展野外地质工作,当时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有近百名地质学家参加。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地质调查活动。
1950年3月,李四光回到香港,5月到达北京,立即开展工作,筹组统一的全国地质工作机构。9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李四光任主任委员。11月至翌年I月,委员会召开会议,主要讨论四个问题。(1)中央地质机构的组建,(2)中央与地方地质机构的联系,(3)地质教育,(4)1951年的地质工作计划。这次会议的召开,实现了我国地质界的大团结,并使我国地质工作从此纳入了国家计划。这一年,有三百多地质工作者,组织了84个地质大队,分赴全国地区调查。为了解决人才问题,委员会在长春创办了地质专科学校,分设地质、化验、物探、钻探、测量五科,招生800人,李四光兼任校长。
到1952年6月,全国巳有地质人员644人。同时,测绘、钻探、实验等专业人员和设备也得到了充实。如钻机,增长了五六十倍,地球物理探矿和地球化学勘查队伍也建立起来了。但是面对着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建设,仍然是不适应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入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于1952年8月1日,正式成立地质部,任命李四光为部长,何长工、刘杰、宋应为副部长。中央在给地质部党组的批示中指出:“地质勘探工作是目前我们在实行计划经济建设中工作最薄弱的一环,各地均应注意并加强这一工作。”在地质部成立的同时,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等有关部门,也加强了地质机构。
从198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地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原计划要求对19种矿产进行地质勘查,执行结果对74种矿产进行了勘查,其中有63种矿产取得了可供工业设计利用的矿产储盆。铜矿比解放前的数字增加44倍,铝矿增加50倍,石油增加32倍。此外,还在华北、松嫩、关中平原、内蒙古、河西走廊、四川、新疆等地,开展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取得了一批重要资料。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地质工作总量,如果以1952年为100,那么到1957年已完成3860,平均每年递增108%。特别重要的是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一支现代化的地质队伍已经建立起来了,到1957年底,全国有地质勘查队伍27万多人,其中解放后大专毕业的技术人员1.2万多人,中专毕业的1.1万多人,开办了三所地质学院,.有七个综合大学设置了地质系,在校学生总人数1,4万余人。还有中专地校25所,在校学生1.8万余人。
从1958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因为发生了“”而打乱了部署。提出了“全民办地质”,全国180多个专署,2000多个县,几十万个厂矿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发动广大群众查矿找矿。随之而来的“浮夸风”、“高指标”也盛行起来。群众找矿、报矿,确实发现了许多矿点和矿化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地质工作的群众路线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强调这个积极意义的同时,对地质工作的科学的规章制度也造成了严重破坏。“”期间,全国共发现矿点16万个,为以后普查提供了线索。普查勘探的矿种,也由1958年的66种,增加到1961年的103种,其中石油和钨矿的突破,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从1961年开始,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时期,人们的头脑冷静下来了,先后对时期探明的储量进行了核实,对地质工作的性质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恢复和健全了科学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开展了地质设计,使地质工作的业务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个时期,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成果也是很大的。而且有一些新的特点,如开展了一系列的地质大会战,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对三线地区和战略后方,有重点地加强了地质勘查工作,把支援农业的地质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地质科学研究也就空前活跃。这些都为以后地质勘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好景不长,1966年又开始了十年。在十年期间,无政府主义泛滥,资产阶级派性恶性膨胀,地质勘查生产力受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