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官方网站矿井地质是一项技术性的科学,主要体现在实际的操作中。他主要是为煤田地质勘查服务的,参与到一开始的矿井建设和后期的生产中。主要的任务就是勘察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矿床的勘探,通过分析矿区的储量和开采条件,最终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还要在开采中进行技术指导,防止地质开采不当造成的倒塌等问题。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看出,矿井地质工作能够保证煤矿生产建设更安全地发展。如何预防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都是需要大量的地质资料为判断依据的。因此,进行矿井地质研究为未来的开矿事业做准备是很有意义的。
可以说,矿井地质工作先是勘探矿井建设的生产环境,看这里适不适合进行生产,在生产中会有哪些潜在的安全隐患,需要什么样的建设来预防;在生产过程中,还要不断了解地质变化,估计开采矿藏中会造成那些地质影响,是直接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的地质工作。也就是矿井工程的每一阶段都必须站在一定的地质工作上才能开始进行,要根据考察的地质资料为工作基础。
因为矿井地质工作的地质条件是十分复杂的,人们还不是很了解这里的工作环境,存在着许多未知的事情;又因为在工作中还会对附近的地质地貌造成影响和破坏,稍微的地质改变就会造成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所以地质研究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从工作过程来看,地质工作就是先经过大面积的大概了解,然后到小面积的细致分析,这样的方式,即一步一步完成每项工作,保证每一步的安全可靠。而且资源勘探是矿井地质工作的第一步,没有矿产资源,也就不需要花大力气去进行矿井建设,是不可以省去的阶段。
矿井工程许多是在深层的地下进行工作的,工作环境比较封闭独立,很多地质因素是人力感觉不到的。例如,在煤矿开采中,生产活动的对象是大面积的煤层。如果没有对当地的煤层地质认真研究考察,随意选择不合适的采煤技术,可能对这里的客观地质条件造成了破坏,就会对生产产生阻碍,甚至会防碍生产的安全进行。因此,矿井地质工作可以说是进行煤矿采掘的第一步。
矿井地质工作的目的就是了解工作地区的地质情况,从安全角度安排采矿工作,保证矿井生产建设有条理地进行,让施工队减少安全事故。这也让国家的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每一项都矿井地质工作需要完成下列几项工作任务:
矿产形成最初的动力来自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就是对部分板块进行升降运动,通过挤压使一些地区隆升起来,形成一定的地层带。从考察中我们证实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条件有很多,有的条件是大家都有的,比如地壳运动;但事实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成矿背景,比如高温岩浆的流动、云南腾冲-梁河地区特殊的地形因素等。
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是进行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大量的地质资料,才能明白矿区地质的基本变化情况。通过分析验证这些数据,明白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出最合理的矿井工作计划。同时,在开采中,因为对矿区的地质面貌进行了破坏,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比如煤矿开采完后,会不会因为地质比较松散,容易出现坍塌的问题。因此,在最初的地质工作结束后,还有配合开采工作有计划地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确保这些资料是正确可靠的,能及时反应当时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在采掘生产的过程中,矿井地质人员还要进入现场去调查研究,了解每一个工作的进度,及时发现和研究地质情况对生产的影响,和生产部门做好沟通。如果发现施工部门采用了不合理的开采方法,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他们改正过来,保证施工的安全,也使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在矿井的工作过程中,煤矿的储量是在不断变化的。地质研究工作要根据开采的数量,生产过程中的损失等相关影响因素计算出矿井的剩余储量。这个工作要定期去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也为后面制定生产计划提供依据。通过数据的对比,管理者也了解了工作中不同工作安排对施工的影响,特别是生产损失如果太大,就要立刻进行调整。
(1)矿井地质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特点,在生产建设中会出现不同的地质问题,这也是矿井地质人员头疼的问题。工作人员通过分析对这些地质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然后指导矿井的生产建设,在工作中检验分析的准确性。在工作中还要有科学的预见性[1],很多安全事故要提前预防。
(2)矿井地质工作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因为在煤矿生产建设中,需要开掘了大量的井巷,在工作中,一些细微的数据统计问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搜集大量实际地质资料,是进行地质判的基础,要准确地反映地区真实的地质现象才能作出合理的地质判断,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法。此外,矿井地质的工作环境也与一般的地质勘察不相同,比如矿井一般很深,达到几百米,这里的照明条件较差,使观察空间受到限制,工作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明白地质研究对矿井工作十分重要。从工作过程看,可以将生产矿井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大致分为观测、判断、预测、处理等四个步骤。[2]在观测已经知道的地质构造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测量、记录,这是一项基础工作,是为下面的判断服务的。还有很多没有完全揭露出来的地质构造,要根据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比较研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作出判断之前,应该想到各种的可能,做出预测性的思考,矿井地质工作离不开科学的预测,不能够只看眼前的事实。最终根据判断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法,进一步促进煤炭资源的开发。
教科书对工程地质学的三种定义:①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②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③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质科学。
从以上三种定义的实质中均不难看出,工程地质学强调的工程和地质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但是,近年来工程地质学科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学被异名为岩土工程学,工程地质勘察被称之为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界有此呼声,学术界有此呼应,一些大专院校也纷纷效仿,甚至工程地质这个专业在高校也被取消了。一时间,似乎工程地质已经成了守旧传统,岩土工程才是先进时髦的,才是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并与国际接轨的。这是近年来分歧最大的争议。
这些年来工程地质勘察的不景气以及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化,工程地质勘察队伍增加了岩土工程的业务是完全必要的,但将岩土工程作为工程地质的救世主,则值得商榷了。
根据笔者的理解,岩土工程是一项工程应用技术,是针对地质体的工程缺陷实施的工程措施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总称。岩土工程的任务是“处理”地质体的工程缺陷,使之满足工程建筑物对地基的工程要求,因此又有“岩土工程处理技术”的别名,说明岩土工程的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技术。确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也仅仅是本世纪初的事,并不象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著名学科那样历史悠久,然而,之所以将工程地质定义在“学科”这样的高度上,是因为她具备学科的一些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这就是地质学的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换句话说,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地质学(当然更包括数学、力学、化学等等),因此,又将工程地质学界定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应用学科,这是符合实际的。工程地质学的最新定义也是较为全面的: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显然,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天地之别。如果将岩土工程界定为工程地质学科的一个分支,好象还说得过去;而反过来用岩土工程来代替工程地质,则实在有些牵强附会。
1997年6月20-27日,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在希腊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决定将本学会名称改为:国际工程地质学与环境学会。我国组团15人参加,王思敬任团长。随后国内也有人提出工程地质学会改名,以便与国际接轨,但一直未获通过。在近几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会议上,学科和学会更名问题的交锋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我国工程地质界的前辈专家学者们多数也不同意更名,认为如此严肃的基础性应用性学科,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传统风格,我国的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工程地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前景仍然是艰巨和光明的。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也异常艰巨,主要任务是:①选址,选择在地质条件上相对最优的工程建筑地区或场地;②评价,阐明工程建筑区或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工程地质评价,准确界定工程地质问题;③预测工程建筑物兴建和运用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为研究改善和防治工程地质缺陷的措施提供依据;④调查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等。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专业,没有这个专业,一切工程建设均将成为空中楼阁,这是常识性问题,我们在这里反复强调好象有些多于。然而,现实确让这一基础性专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在:
②专业不景气,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与工程地质专业不相适应,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局限,择业行为中的浮躁动机,专业本身的局限性; 转贴于
任何地质条件下都可以建工程,对吗?这个问题也是这些年来工程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清晰的工程概念是地质师所必需的。潘家铮院士对地质师的要求:应该有系统地学习水工建筑物的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地基缺陷的影响,各种处理的措施,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好补一些数学、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岩石试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课。五十年代初,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奇缺,一批设计师改行从事工程地质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后来大都成为工程地质专业的优秀专家。实践证明,地质师的工程概念清晰,地质工作会得心应手;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
汪恕诚部长最近讲话强调:不能老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尤其是国际合同,修改设计就意味着被索赔。修改一个设计,似乎节省了某一个工程量,而索赔量比这个还大,大量修改设计怎么得了?汪部长的这段讲话似乎在批评设计,实则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新的契机。
如何理解汪部长的这段话?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修改设计,水利工程因为地质问题而修改设计的可以举出若干例子来。
修改设计往往赖地质,我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前期地质工作投入不够,工程地质条件不清楚,地质基础资料不准确,工程地质分析出力不够或分析工作的深度不到家,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不明确或界定有错误,学术技术问题得不到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工程地质问题的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很明显,要想不修改设计,地质工作必须做到家,基本的地质工作量必须保证。作为地质师,既要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还要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更要勤于实践,不迷信权威,不违心唯上。工程地质专业的形象靠地质师们去树立,去维护;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只有靠地质师们自己去争取
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崩塌的概念;崩塌是指陡峻斜坡的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崩塌经常发生在山区河流、河谷的陡峻山坡上,有时也发生在高陡的边坡上。它来势迅猛,对道路交通可造成直接危害。在设计中应避免使用不合理的高陡边坡,避免大挖大切。在施工中应清除坡面危石或采取坡面加固、调整水流等措施。
二、滑坡的概念; 滑坡的概念;滑坡是指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一定的软弱面或华东带整体下滑的现象。西南地区(云、贵、川、藏)是我国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区,其他地区的山区、丘陵区、包括黄土高原,亦有不同类型的滑坡分布。
三、泥石流的概念;由暴雨或冰雪迅速融化形成的一种突然爆发性的含大量泥沙、石块的急骤水流,并且携带堆积在缓坡或山谷中的大量堆积物成为泥石洪流冲向山前地带的现象,称泥石流泥。石流是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或山前区,与水文气象、人类活动有关,是突然爆发性的,由泥砂石块组成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防治可考虑水土保持、跨越、排导和滞流拦截等措施。
在水利水电、电力、工民建、交通、港航、航天、航空、地矿、市政建设等等凡是存在土建工程,要与地质体(地基)打交道的行业,都有工程地质专业,因此,我们称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专业,是不必争议的。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又是所有这些不同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中涉及面最广、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声望最高、最具权威性的业界龙头。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工程建筑物的特殊性。工业与民用建筑到处可以见到基本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的建筑物,可以部分或全部套用标准设计图纸。而水工建筑物则不然,世界上有成千上万座水库大坝,你就很难找到两座完全相同的大坝。决定大坝的规模、坝型、结构等工程要素的自然条件很复杂,而工程地质条件则是最主要的自然条件之一。水工建筑物的第二个特殊性是与水打交道,所承受的主要荷载是水荷载。水利水电工程不允许失事,一旦失事,损失将十分惨重。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另一特点是强烈的实践性与经验性。在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委会1999年度学术研讨会上,工程地质界知名前辈专家天津院的李仲春教授语重心长地警示工程界:工程地质这个专业太难了,工程地质决策不是通过计算和试验所能左右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工程经验,即是十分成功的工程,也很难证明它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李仲春教授的肺腑之言充分表达了工程地质专业的实践性与经验性的深刻含义。 工程地质理论上的任何一项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都必须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分析论证和工程实践的检验。例如,近二十年来随着数理基础学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坝基、洞室和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的理论和方法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这些计算成果仍然只能是工程设计和决策的一种参考,因此在工程界有一种通用说法: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许多工程实例足以说明采取慎重态度的必要性。有些工程从分析计算上看是安全的,实际上却出了问题;而另一些工程通过计算认为不安全,但却安全运行了数十年。因此我们搞工程建设,工程经验往往又是起决定作用的。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另一特点是强烈的实践性与经验性。在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委会1999年度学术研讨会上,工程地质界知名前辈专家天津院的李仲春教授语重心长地警示工程界:工程地质这个专业太难了,工程地质决策不是通过计算和试验所能左右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工程经验,即是十分成功的工程,也很难证明它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李仲春教授的肺腑之言充分表达了工程地质专业的实践性与经验性的深刻含义。
工程地质理论上的任何一项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都必须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分析论证和工程实践的检验。例如,近二十年来随着数理基础学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坝基、洞室和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的理论和方法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这些计算成果仍然只能是工程设计和决策的一种参考,因此在工程界有一种通用说法: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许多工程实例足以说明采取慎重态度的必要性。有些工程从分析计算上看是安全的,实际上却出了问题;而另一些工程通过计算认为不安全,但却安全运行了数十年。因此我们搞工程建设,工程经验往往又是起决定作用的。
著名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不能同时测准粒子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和位置”。我们不妨借用这个原理来揭示工程地质的一些本质性问题事实上,地质体中的某些性质的确是测不准的。例如某一组结构面的产状,你只能用一个区间值来表述,如果仅用一个确定值来表述则肯定不符合客观实际。又如工程地基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它只能是一个区间值或统计值,因为地质体中每一点的性质都可能是变化的。地质参数精确到某一个具体数值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是绝对准确的,否则会误导精确评价的可信性。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际上又是一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的壮丽史诗。以前我们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成是与天斗与地斗的斗争关系,实践证明,人与大自然斗争的结果,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性的小胜利,而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的惩罚却是灾难性的。人类的每一次产业,无不与工程建设有直接关系,与地质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建国以来,我国的基本建设此起彼伏,新一轮的建设正在兴起。在多专业组成的基建队伍这个庞大乐团中,地质师要起到指挥和首席演奏家的作用,甚至还要担负起独奏华彩乐章的作用。尽管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工作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题,然而这更是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自然,保护环境,防止灾害,造福人类,是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的艰巨任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滑坡场地位于宝鸡市金台区团结村、卧龙寺街道办代家湾村、蟠龙镇冯家崖村交界处的黄土塬斜坡地带。场地北距宝鸡市蟠龙镇冯家崖村约200m,距宝鸡市宝虢路约300m。勘察区及其附近有四个滑坡(滑坡群),自西向东为刘家湾滑坡(H1)、代家湾滑坡(H2)、冯家崖滑坡(H2-1)、冯家崖东滑坡(H3),见勘察区卫星遥感影像图(下图)。本次勘察主要是市政工程涉及的代家湾滑坡(以下均为代家湾勘察内容)。
2.1目的:通过进行详细的勘察工作,对场地滑坡的稳定性作出准确的评价,并为滑坡工程防治设计提供所需的有关参数,提出经济合理可行的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2.2任务:①在认真分析研究前期场地相关工程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解和掌握滑坡形成的自然地质环境背景条件;②查明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岩土层结构及特征,并提供各岩土层及滑坡体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③查明滑坡体的分布范围、形态、规模、类型,分析滑坡空间的分布特征;④查明滑坡体的厚度、滑(面)带埋藏深度和展布特征,提供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⑤在综合分析滑坡形成条件、运动机理及模式的基础上,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及对工程建设的危害程度;⑥提出经济合理的滑坡工程防治措施及方案建议。
3.1工作量布置:本次滑坡勘察工作布置按照《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的要求,对滑坡进行了比例尺1:2000的工程地质调绘,并沿滑坡主滑方向分别布置了六条纵向勘探线和五条横向勘探线.6m不等,所有勘探钻孔均为取样孔。完成调绘面积约1.2km2,钻探进尺4047.20m,取原状土样1175件,扰动土样245件,室内试验完成常规试验1017件,直剪60件,饱水快剪83件,饱水残余剪62件,反复重塑剪16件,三轴试验7件等。
①工程测量采用经鉴定合格的RTK(动态GPS)仪器进行了1:1000比例尺断面线测量和所有勘探点的坐标、高程测量;
②工程地质调绘是采取路线穿越、定点观测、人工挖探及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定点观测主要是对滑坡体周界、滑动面自然露头、岩土特征进行详细观测、记录;
③人工挖探主要是准确查清滑坡边界、观察滑面及滑体岩土体特征;路线穿越主要沿滑体边界、主滑方向及滑体内冲沟等追索,以观察确定滑坡周界及滑体地形、地貌特征等;
④工程钻探采用XY—1B型工程钻机,施工方法采用双管双动(回转)钻进,要求孔径φ为110mm—146mm,全孔取芯,回次进尺不得超过1.0m,滑动面(带)附近采用慢速钻进,确保准确观察记录滑动面位置、特征等;
⑤室内试验为岩土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滑动面(带)土的剪切试验(快剪、饱水快剪、残余剪切、重塑剪)、滑体土快剪和三轴剪切等。
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属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性季风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暖干燥、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干冷。多年平均气温为12.9℃,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5.3℃,极端最高温度为42.9℃;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5℃,极端最低-18.4℃;多年平均降水量699.7mm,多年最大降水量1163.4mm(1984年),多年最小降水量为378.2mm(1995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60%。特别是长期连阴雨和大暴雨是区内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勘察区及其附近水系主要为渭河和其引水工程引渭渠。该渠自七十年入使用至今一直正常使用,仅近期局部渠段,渠底和渠壁出现轻微渗漏(究其原因均为混凝土衬砌程度不同的损坏所致)。该引渭渠渠道水泥砌切,多年失修渠水渗漏,渠水渗漏对黄土边坡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勘察区地貌单元属渭河河谷北岸五级阶地前缘斜坡,也是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总体地形呈北高南低,区内北侧最高点为五级阶地阶面,高程约757.90m,最低点为渭河二级阶地前缘,高程约568.00m,相对高差达189.90m。滑坡体地形一般为前部、后部地形较陡,呈陡坡或陡坎状,平均坡度为30°~60°,中部相对较平缓或呈缓平台,坡度为5°~10°。
根据野外调绘及勘探揭露的地层岩性,主要包括新近系上新统蓝田组(N2)和第四系(Q)松散堆积层,其岩土类型主要为红粘土(岩)和黄土、粉质粘土、黄土状土及砂卵石,
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和含水介质的不同可划分,均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其主要分布于渭河二、五级阶地下部及滑坡体中,含水组岩性为冲洪积砂砾卵石和黄土状土或粉质粘土;勘探多数钻孔内均揭露地下水,水位埋深为3.50~64.80m不等,地下水位多处于滑面以上。
从开学初到这一周的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对工程地质这一个学科有了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从基础地质的知识,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再到不良地质现象及分析评价和工程地质勘察,老师都详细和我们讲解各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学产生较大的兴趣,也使我们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相信这对我们以后实习以至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从课本上所学的仅仅还不够,且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多更好地认识了解不同的工程地质现象,通过这次的实习,培养我们自己在工程地质方面对于不同的现象做出分析的能力,以及解决在实践时期遇到的简单基本的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一是老师课堂讲解相关知识和实验室参观学习;二是实地考察莲花山并由老师带领给我们讲解分析相关工程地质现象。这次实习使我们通过野外的实地勘察,进一步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的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
今天是实习周的第一天,早上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总动员,向我们介绍实习的进程和安排,同时还指导我们户外实习时该怎么观察各种地质现象,注意哪些问题和从相应的方向去思考看到的不良地质作用。其次老师通过一些实例给我们介绍了工程地质现象,并做了简要的分析。
首先观看的是岩崩的影像,影像先是介绍了岩崩的相关方面知识,就以盐池河磷矿岩崩为实例做了详细分析。影像中还用到盐池河磷矿地质图和坑道裂缝平面图为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以及解剖。
概念: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
形成条件:(1)地形地貌:地形条件的复杂程度及斜坡坡度控制着岩崩滑坡产生的监空条件。(2)、地层岩性: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3)、地质构造 :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环境,对滑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4)、水的作用 :降雨和融雪的渗透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最主要外因。(5)、地震作用:地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防治措施:(1)监测预报:在岩崩崩倒之前,不稳定逐渐积累,并以位移变形、压力增加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在岩崩发生之前,变形急剧加快,岩体应力急剧增长,对这些现象作出准确的预报可以防治岩崩。(2)工程处理:一防止地表水渗入危岩体内,可修筑排水沟槽。二对较小规模的岩崩,可修筑支挡工程。三用锚杆加固或者清除危岩边坡也可以防治岩崩。
然后又看了滑坡的影像,影像资料讲得很详细。还以下列实例做了详细分析:鸡筏子滑坡、铁西滑坡、磨子湾滑坡。
滑坡:斜坡大量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一定的滑动面(或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在山区,由于暴雨或融雪的急流携带着大量固体物质沿着沟谷、陡坡急骤下泄的暂时性山地洪流称为泥石流。
岩溶:是可溶性岩石在水的化学和物理作用下产生沟槽、裂隙和空洞,以及由于空洞顶板塌落使地表产生陷穴、洼地等类似现象和作用的总称。
断裂构造:岩体受到的构造应力作用超过其强度时,其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裂缝或错断,形成断裂构造。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而对于地质图这一方面,我们要做的是学会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掌握各种岩层产状、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掌握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岩浆岩体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老师从地质学的一般知识开始讲起,这其中包括地质图的种类、基本内容和规格以及表示方法等等。接着又在地质构造这方面给我们讲述岩层产状、褶皱、断层及岩层接触关系。
之后老师又结合图例给我们讲了岩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地质图上分析褶皱构造的方法、在地质图上分析断层的方法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整合接触:在地质图上表现为岩层时代延续,产状一致,岩层界线)平行不整合接触:表现为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一致,岩层界线平行排列,其间有地层缺失,即岩层时代不延续。
(3)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不同,地层时代不延续,其间有地层缺失。在图上常表现为较老的一套岩层界线被不整合线切割,而新的一套岩层的界线则与不整合线大致平行延伸。
这个内容是区分背斜和向斜:横穿岩层延伸方向,在某一岩层的两侧依次对称出现新岩层者为背斜,反之为向斜。即从该岩层轴部(核部),向两侧(两翼)逐渐出露新岩层为背斜,反之轴部为新岩层,向两翼逐渐出露老岩层为向斜。
老师详细地介绍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勘察阶段划分、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工程地质勘察的布置和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理等。
(1)工程地质测绘法:有像片成图法、实地测绘法(包括布点法、路线)工程地质勘察:钻探、坑探、物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
在南沙港快速路上,老师和我们讲了一个“不均匀沉降”的不良地质现象,也就是路和桥在连接处出现的路面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原因是:桥梁部分使用桩基础,其基础深入基岩。而路则使用路基,在路基与基岩之间还存在很多不同性质的岩层,而这些岩层风化程度相对较高,易被压缩在日积月累得动荷载的作用下路下沉较多,造成桥与路之间的不均匀沉降。
经过了40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莲花山。由于车进了莲花山大门后没有停下来,直接就开到了山顶上,所以我们一下车就可以一眼见到“望海观音”了。这是一座宝相庄严、慈颜善目、金光耀眼的望海观音宝像屹立在广场中央。观音宝像面向东南,遥望浩瀚的狮子洋,“望海观音”因而得名。接下来就开始我们一天的实习任务了。
(1) 沿着观音像前面的台阶向下走。在接近台阶底部时,沿着左手边方向,可以看到边坡,边坡裸露出来的岩石红色砂岩(如下图)。红色砂岩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这些红砂岩层状构造,层理明显,用小铁锤可以敲出一块岩石标本。由于它的分布很广,是莲花山的主要岩土,且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在这里介绍一下沉积岩: 概念:沉积岩是指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经过压密固结、脱水、胶结及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坚硬岩石。
构造: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使先后沉积的物质组分的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及颜色发生变化,而显示出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
(2)在台阶底部,可以见到一处岩石像坐着一样,这就是狮子岩。狮子岩位于莲花山的东麓,一石酷似雄狮,盘踞山崖,面向东方,状似向着珠江口吼叫,所以莲花山也被称“狮子山”,面前的珠江河段被称为狮子洋。
狮子石,我们可以见到其分层明显。首先是岩土变质层,之后就到了粗细砂层,然后就是卵石层,这也突出了沉积岩的层理构造。而我们也很容易看得出来,岩石被风化的程度很大,包括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等。
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由于温度的作用,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作用,使之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现象,称为风化作用。
类型:(1)物理风化作用:剥离——热涨与冷缩、冰劈——冰冻与融化、晶胀——结晶与潮解 (2)、化学风化作用: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生物的机械破坏与化学破坏。在整个莲花山最明显的外力地质作用就是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使岩石的强度以及稳定性降低,有可能产生崩塌现象,严重地危害了工程建设。接下来的报告还会讨论到风化作用。(3)经过狮子石,转身就可以看得一个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叫作观音岩,经人工开凿后呈现水平层理。在这里老师也说过,以前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供人露宿。这里也可以见到层理构造明显。(图片为上学期去莲花山所拍)(4)接着走下去就来到了八仙岩,因为雨天的关系,我们没有在这里停留太久,但老师和讲解了一下。这里最多的就是岩石,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又一个地质现象就是节理。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等等。明显有些岩石是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还受到生物风化作用。补充一下关于节理的一些知识。节理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八仙岩就是一个明显的构造节理(剪节理),这很坚硬,但也很脆,而且节理面倾向与岩体滑落方向一致,容易发生顺滑,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节理的出现使岩石体存在一定的稳定性隐患。当节理过多而且密集时,岩体的稳定性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对工程产生危害。(5)再沿着湿滑的山路走下去,来到一个转角。(见右图)老师和我们介绍说是根劈作用的结果,也就是生物风化作用的结果。根劈作用:即植物根部在岩石裂缝生长,迫使岩石裂缝扩大,引起岩石崩解的过程,称为根劈作用。当然,经过多年的生长和生根,我觉得这种结构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以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引起重大的地质灾害。只要我们经过的时候小心注意,并且不要停留。(6)接着来到了壮观的燕子岩。这里有人工构造,也有自然天成,雄伟壮观,气势巍然。我们在这里停留下来,老师一一为我们讲解这里所呈现出来的地质现象。这里存在着多处断层和节理,其中以斜节理较为多,其中有些让人看了触目惊心,但岩石却历经千年而不倒,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简要介绍断层:断层是一种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其组成因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盘、断距、断层破碎带与影响带。其分类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水平断层等。在那里我们还观察到了断层泥,它是由于构造摩擦产生热量而形成的构造岩。它在断层带十分典形。老师说断层产生的危害不可忽视,它使岩体裂隙增长,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发育,造成岩体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与断层走向平行的边坡易了生大规模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7)时间来到上午十一点左右,我们来到了莲花山的山坡,而实习考察也即将结束,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我们也四处走走看看,多了解一些地质的现象。接下来是一些其他地方的照片,飞鹰古道,莲花石,神镜等等。
从上一次来实验室到这一次,就印象深刻。这里保存有很多矿物与岩石标本,并且对于各个种类都是分开存放,更方便与我们观看。
从图片看出这里的岩石矿物各色各样,形状,大小,种类,结构和构造特征等各个方面,我们都会对一些常见的做一下记录,在报告中会做出详细的介绍说明。
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许多工程地质现象,老师也向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使我们对这一部分的知识充分理解和巩固。
一般情况下,我们进行水文地质勘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的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施工环境,从而为工程的正常开展做准备。在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一般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当地的地下水资源进行分析,同时在勘查结束后还需要对勘查结果进行说明和总结。就我国现阶段而言,根据不同的勘查目的、勘查范围以及勘查要求,我们可以将水文地质勘查分为针对性比较强的专门性的水文地质勘查以及广泛地综合性水文地质普查两个类型。而在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针对当地的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位三个方面进行工作。首先,对地质条件进行勘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明确,然后再以自然形成的地质为对照指标,从而准确的反映出工程施工现场真实的水文特征。对于地质条件评价的指标而言,一般是选取工程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热量等因素为评价指标。其次,对地质环境进行勘查。地质环境的勘查是整个水文地质勘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工作人员对地质环境进行勘查时必须对建筑工程环境的特征进行充分的把握,其中包括整个工程的地层结构、地质条件、土层状况等,然后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地质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获取高额的利益,我们还应该对其基地结构状况以及地质新构造运动进行充分的了解。最后,对地下水位进行勘查时必须对水位的变化趋势进行及时的把握,同时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要综合分析该场地最近几年来水位的变化趋势,明确其最高水位以及最低水位,从而对地下水位的状况进行充分的掌握。
通常情况下,工程的岩石结构直接受到地下水的影响,而岩石结构的状况对于工程的施工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对地下水的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地下水不会对该地的岩石结构造成损害。除此之外,在勘查完毕后要对整个工程的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与当地的岩石结构现状相适应,有效地避免因为岩石结构的损坏而造成的坍塌以及沉降等事故的产生。
对于一项建筑工程来说,建筑地基的科学合理性是其能否正常开展的保证,也是基础。如果建筑地基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对整个建筑工程造成不可预估的危害。地下水的存在有时会对建筑地基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指标不合规范的地下水来说,建筑地基在这些地下水的影响下会造成严重的损坏,从而为整个建筑工程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水文地质的勘查时必须科学合理的调整地下水的内容,将地下水对建筑地基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从而有效地预防因为地下水对建筑地基的损害而带来的安全问题。
一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与当地地下水的自然状况息息相关,水文地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如果一项工程在开展之前没有对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进行详细的调查,那么在后来的施工中会因为水文地质的影响而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有时也会造成工程的停滞或返工,从而为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带来极大的阻碍。
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查时需要加强对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视程度。对于涉及到的水文地质问题应该进行深入地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整个工程的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使工程施工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因水文地质不合理带来的施工阻碍。除此之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置,严格规划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事宜和勘查内容,在实际的勘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水文地质勘查指标进行工作,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水文地质勘查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最后,相关的部门还应该加大对水文地质勘查的投入,不断提高和改善水文地质勘查的技术和设备,对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确保他们掌握先进的勘查技术,从而使整个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更好的进行。
我们在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测定时,不能单纯的使用一种测定方法,而是应该根据工程环境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选取最佳的测定方法。同时在进行测定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地下水位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明确,尽可能的采用较多的指标进行地下水的测量,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测量结果,为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提供科学、可靠地保证。
总而言之,在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一旦水文地质勘查不合理,将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所以我们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查时应该加强对水文地质的研究,了解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查的影响,保证水文地质与工程的开展相适应,促进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1]刘承宏. 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的影响要点研讨[J]. 科技资讯,2014,29:119+130.
[2]苟天红. 浅析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J]. 低碳世界,2014,05:127-128.
[3]邵忠瑞,井小琴,李宁. 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4,23:303.
[4]刘文香. 试论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的勘查影响[J]. 城市地理,2015,10:106.
众所周知,一个整体的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包括: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工程勘察作为一个工程顺利进行的首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在我国的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一是是被大家忽略的一个问题,但是,水文地质勘察恰恰是整个工程勘察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往在工程勘察过程中,由于忽略了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而导致工程建设存在风险隐患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本文针对这些焦点话题,展开了分析研究。
在工程实行之前进行相关的工程地质勘察,能够对工程实施地点的地质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有效的规避由于工程地质勘察失误而导致的工程风险隐患,对有利的地质条件能够充分合理的运用,通过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能够有效的避开工程地质勘察中发现的不利因素,为整个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的设计、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的数据支持。
水文地质勘察是科学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的有效手段之一,进行相关的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了解工程施工范围的地下水的情形和分布规律,并根据对地下水进行的内容评价,通过对地下水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性的评价,保证工程建筑物的顺利施工,确保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水文地质依据,通过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为我国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保障。
在我国以往的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常常由于没有将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进行的对地下水的评价结合在一起,致使我国很多地区都先后出现了因地下水问题而造成工程地基塌陷等类似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因此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加大对工程的水文地质进行评价,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在对水文进行评价过程中,主要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对水文地质进行评价过程中,应着重评价工程涉及范围内的地下水对岩土与工程建筑物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估算出可能存在产生的岩土工程风险隐患,并制定出一旦出现岩土工程时应采取的补救措施或者是其他办法。
(2)在勘察过程中还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地基类型,查找之前就存在的或者是发生过的水文地质问题,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所需的相关水文地质资料。
(3)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施工的视角为起点,根据水文地质中地下水对整个工程施工进展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提出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应主要进行评价的水文地质问题,如:在不同的环境作用下,当工程建筑物的基础是埋藏在工程施工范围内地下水位之下时对砼和砼体内所含钢筋是够会被腐蚀;当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范围内出现松散并且饱满的粉状细砂颗粒时,是否会对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具有潜蚀或者管涌等危害现象的发生。
在整个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勘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地下水位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体上的评价,对整个工程建筑能否顺利施工起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关系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分析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物地质方面产生的影响,对该区域的水文地质做出科学的评价,并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估,尽可能的减少岩土工程对工程建筑物的不利影响,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地下水位发生幅度变化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地下水位幅度上升、地下水位幅度下降,地下水位幅度频繁发生变化。地下水位上升容易造成工程建筑物中的地下室过度潮湿,软化岩土使工程建筑物抗压力弱等方面的危害;地下水位下降容易诱发危害严重、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则容易破坏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甚至会导致工程建筑物地基基础严重变形,同时造成工程建筑物毁损甚至是发生变形,给工程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自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性较小,不会对工程建筑物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人为改变了地下水的平衡状态,那么,地下水动水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建筑物产生影响,如可能会诱发流砂、管涌和地基塌陷等现象,导致后果极为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还会埋下极大的风险隐患,对工程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下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专业力度,力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地下水动水压力平衡的破坏,避免不必要的由于地下水动水压力平衡被破坏而导致的对工程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地下水位升降幅度发生变化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膨胀性的岩土发生不均匀的胀缩编变形,严重的甚至会出项地裂现象,对工程建筑物低层或者轻型的工程建筑物造成一些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与危害。所以,在在进行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勘察时,一定要注意工程施工范围是否含有膨胀性岩土的的地区,勘察重点放在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幅度及掌握变化的规律,这将对工程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深度的选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进行整体工程勘察过程中,应加强对水文地质的参数测定。在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测定的过程中,重点对地下水水位进行测定,只要工程施工的范围内发现有含水地层的出现,就都要进行地下水水位的测定,做到发现一个、测定一个,在进行地下水位测定时,尽量保证测定的有效时间和参数的稳定性,在测定地下水水流方向时可以采用几何法进行测定,以便明确地下水水流的流向,并同时进行一系列的抽水试验确保所测定的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抽水试验的方法可根据工程施工范围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试验手段,以便更精确的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从中对地下水的运动性质做出科学的判断,确保水文地质勘察的准确性,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总之,在整个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勘察作为工程勘察中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略,而地下水问题作为水位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作为岩土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岩土工程和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我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提升我国工程勘察的整体水平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方聚会,费存才.综述水文地质工作在工程勘查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
[3]杨红,生宗凌,赵静,张雪丽,谷芳莹.工程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了保障项目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以及使用全过程都能都达到安全、经济以及合用的标准,使项目工程的场地、结构、规模以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等能够相互的适应,就需要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加强水文地质的勘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地下水对项目工程基础的影响,并且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为项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保障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
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技术,通常情况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时间也比较紧,任务量也比较重,相应的困难度也比较大。同时,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的开展对于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对于工程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强,应该加强工程地质勘察的研究力度,提出先进的科学理论和使用技术,使工程地质勘察能够取得更快的发展,保障项目工程能够安全施工。
当前在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当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也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地下水是岩土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建筑场地地基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同时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对于项目工程的稳定性以及耐久性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很少会直接应用到水文地质参数,从而会被认为这项工作不重要。在勘察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对其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的评价,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为了提升项目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必须要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不仅应该查明和岩土工程有关的水质的问题,评价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并且还应该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的措施,为项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的资料,以此来减少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危害。
首先应该查明项目工程施工区域内的气象资料,比如:年降水量、蒸发量以及河流的历史最高水位和常水位、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关系等问题。其次要了解相应的含水层储水构造资料,比如: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和水量,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变化幅度以及流向,测定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此外还应该了解到岩土体的构造对于地下水储水的影响以及地下渗流等。
首先需要根据测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实际工程的特点,评价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的基础以及岩土体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其次根据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实现项目的工程勘察。此外除了要明确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影响,还应该着重对工程建设活动中,人们日常活动对于地下水造成的影响,以及地下水情况的变化而引起的地质情况变化和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第三应该根据项目工程实际的特点,提出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需要对工程地质进行着重评价的方面。
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在地质灾害中因地下水的变化所引起的灾害占有很大的部分,同时其造成的灾害具有复杂性,所以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该注重地下水的变化引发的危害,加强地下水所引起的工程危害的预防和防治。
地下水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通常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此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岩土工程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对项目工程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首先是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有很多,水文方面的主要原因有降水量增大以及气温的变化等,人为方面的原因有灌溉以及施工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其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壤盐碱化现象加剧、地下水对于地下项目工程腐蚀作用加强;河岸以及斜坡容易产生地质灾害,比如:滑移以及崩塌等现象,这会对项目工程造成破坏;容易受到水的作用,而导致岩土体出现软化以及强度下降现象,对工程项目产生影响。其次是地下水下降引起的危害,地下水下降通常情况下是由人为原因产生的,比如:开矿活动、对于河流进行治理和改道等,地下水位下降后,相应的岩土变硬,诱发地面发生裂缝和沉降等现象,这样就会对地质条件产生比较大的破坏,从而影响到项目工程的质量。第三是地下水位反复波动造成的危害,地下水位的反复波动容易造成地上项目工程的基础产生变形,造成项目工程开裂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地下水位的反复波动,会对地层中的胶结物产生淘洗的作用,当土层中失去了相应的胶结物,土体的强度就会变低,给项目工程的处理带来施工困难。
天然的地下水很少会产生动压力,但是人类日常的活动,比如:地下空间或者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就可能会使正常的地下水压力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会使局部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当遇到粉土层的时候,会产生流砂以及管涌等问题,从而会引发基坑的变形和隆起,严重的会导致边坡失稳现象的发生,引发项目工程安全施工事故现象的发生。
在项目工程选择基础埋深的时候,则需要认真的考虑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以及其埋藏的特点。在进行工程项目基础设计的时候,应该保障项目工程基础的地面埋置在地下水位之上,否则应该采取相应的排水和降水的措施,同时还应该对于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做必要的防腐蚀措施。当相应的基础伸入承压水层内的时候,在项目工程施工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降水措施,防止在基坑开挖的时候承压水喷出,危害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沿着河岸建设项目工程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影响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之间的补给关系,以此来避免地表水对于项目工程基础的冲刷,危害到结构安全,保障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
随着项目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勘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的安全性。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项目工程的特点,对于项目工程的持力层进行关注,方便在设计的过程中满足项目工程的地质条件的需求。其中水文地质条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于地下水作用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够使工程地质勘察真正的服务于工程建设,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1]杜万海,尹洪峰.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中华建设.2012,02(12):157-162
[2]田学君.浅析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07(04):34-42
[4]郭岐山.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0,17(08):124-127
由于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对水文地质的评估往往缺乏重视,尤其是水文地质的评估中缺乏结合工程技术设计和施工对岩土工程的作用与危害,经常会造成因地下水而导致的工程建筑下沉的现象,甚至导致建筑物的开裂、倾斜等安全事故。通过对以往的岩土工程事故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必须要考虑以下内容。
水文地质的评估和勘察必须要重视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对建筑物的作用于影响,从而才能准确的预见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从而针对具体的问题来进行防治和解决。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进行水文地质的勘察与评估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施工环境,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来勘察水文地质,从而为工程地质勘察和工程施工提供相关的地质资料与水文地质信息,保证岩土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从岩土工程勘察的角度来看,由于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影响不同,所以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评估也要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比如在对建筑物下埋藏有地下水的情况下,这时就需要考虑到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等问题,其次对于岩土工程施工中选用软质岩石、残积土、风化岩等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区域应该特别注意地下水的活动而导致的岩土体软化、崩解和胀缩等作用。而如果在工程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和沙土等情况时,应对潜蚀和管涌等安全隐患做一个大致预测,尽可能的防止岩土工程事故的发生。另外如果工程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的话,水文地质的勘察就需要对基坑开挖后的承压水倒流情况进行预测与评价,尽量的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基坑的开挖,一定要做好水渗透和富水性试验,从而保证岩土工程的稳定性与质量,避免沉降和边坡滑塌现象的发生。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动水压力的作用主要是引起地下土层中的成分发生变化,引起土层的疏松和软土层,造成土层流失,形成管涌、基坑突涌等地质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一般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发,如果地下水位的升降幅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岩土工程造成严重的危害。第一,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勘察必须要注意地下水位条件和升降程度的变化。一般来讲,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位的变化有季节性,和气候有着较大的关系,在雨季时地下水位上升,而在旱季时地下水位就有所下降,不仅如此,地下水位的升降和地质条件、区域也有着较大的关联,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渐变性,但是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不会太大。但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地下水位升降和自然条件下的地下水位升降危害更大。尤其是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盲目的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裂和滑塌的现象,不仅如此,地下水位的升降也对岩土体结构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岩土体的强度下降等原因引起了细沙和粉土的饱和,进一步产生了流沙和管涌的安全问题,甚至导致地下建筑淹没、侵蚀工程建筑地基的问题,从而威胁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忽视了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出现了由于地下水位变化而造成的危害。由于地下水位频繁的升降变化,造成了岩土工程施工区域发生了土壤盐碱化、沼泽化的现象,腐蚀了施工区域的岩土体。从而导致了施工中滑塌情况的出现,不仅如此,由于没有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为后来的施工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以至于岩土工程施工区域经常出现管涌和流沙问题,在该工程建设完工后,也因为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建筑物的沉降,极大的影响了该工程的质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下水水位降幅过大,往往会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甚至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和水质的恶化,不仅如此,对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的居住环境也会造成很大威胁。
由于地下水冻水压力作用在自然条件下较为微弱,一般难以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但是在人们的工程活动破坏了地下水的天然平衡状态,并在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时常引发较为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问题,比如流土、管涌、基坑突涌等问题。如果在基坑下部存在有承压含水层时,由于开挖基坑一定程度上削减了隔水层的厚度,一旦隔水层受力出现问题,那么承压水的巨大压力就会直接造成基坑底板的破坏,形成突涌的问题。不仅如此,因为地下水的水位不固定,时涨时落,这种反复变化的问题造成了土质中的矿物质流失,使得土质变得十分松软。而且由于土质中含水量的增加、孔隙比扩大、水压力大幅降低,极易导致地基的承载力受到较大的削减,从而也非常容易引发岩土工程危害问题的发生。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该着重基坑开挖深度的查验,比如开挖范围内隔水层的厚度、重度、岩性,承压含水层顶板的埋深度、承压水头的高度,地下含水层的类型和岩性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查验就能对突涌的问题和形式进行一个大致的判断,并可以制定一套相关的预防措施。对由于地下水引起的管涌;流土;基坑突涌的防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因为管涌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流失,进而扩大孔道,导致水闸地基骨架破坏,造成建筑物倒塌等事故。而流土的出现同样是因为渗流的作用而导致的,在渗流作用下往往会出现局部土体隆起的现象,并在某一范围内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并流失,流土的问题会导致土块的隆起、浮动和断裂等问题,给岩土工程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要特别注意基坑突涌的问题。基坑突涌的问题会造成承压水顶破坑底导致基坑围护结构失稳,酿成事故。2011年2月,某工程基坑开挖至电梯基坑处时,突然发生大量涌砂、涌水现象,同时基坑西侧路面发生下沉开裂,西侧及南侧基坑支护水平位移骤增。该例事故说明,前期采取必要的措施可以对由地下水引起的管涌;流土;基坑突涌现象进行有效防治。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基坑周边排水沟的设置,并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对地面硬化处理,从而保证基坑周边地表水的及时排除,有效的防治地表水渗入基坑周边土体,影响到基坑的安全,给岩土工程施工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在岩土工程施工时在建筑物周围留取一定的补水设施,从而防止在干旱条件或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引发的地面沉降塌陷现象,尽可能的避免工程危害问题的发生。因此在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勘察是十分重要的。结合近年来岩土工程中所出现的水文地质所导致的各种问题与事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科学准确的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查明地下水的水位等信息,不仅能够高效的利用岩土体潜在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岩土工程的使用质量,避免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重视水文地质的勘察,对于整个岩土工程和地质勘察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